AU40356
古人
CP086569.2 / T2T CHM13 v2.0
Q-TYT147430
D4g2a1
E11
华东 East Chinese: 48.81%
彝族 Southwest Chinese Yi: 23.10%
鄂伦春 North Chinese Oroqen: 11.69%
日本 Japanese: 9.97%
傣族 South Chinese Dai: 2.58%
雅库特 Yakut: 1.71%
印度 India: 0.95%
非洲 African: 0.90%
欧洲 European: 0.32%

EastSeaK12
韩国 Korean: 46.72%
汉族 Han: 32.16%
藏族 Tibetan: 12.17%
蒙古·通古斯 Mongolian-Tungusic: 7.02%
非洲 African: 1.27%
欧洲 European: 0.65%

K47
东亚 East-Asian: 37.08%
华南 South-Chinese: 33.36%
藏缅 Tibeto-Burman: 10.53%
蒙古 Mongolian: 8.17%
阿穆尔-满洲 Amuro-Manchurian: 7.44%
突厥-阿尔泰 Turkic-Altai: 2.62%
尼罗人 Nilotic: 0.51%
巴布亚 Papuan: 0.23%

MichalK25
东亚 East Asian: 63.28%
东北亚 Northeast Asian: 17.86%
台湾原住民 Taiwanese Aboriginal: 14.42%
阿尔泰 Altaic: 1.10%
纳索伊人 Nasoic: 1.05%
巴布亚 Papuan: 0.70%
东非 East African: 0.34%
乌拉尔 Uralic: 0.32%
西非 West African: 0.28%
蔻玛尼萨恩人 Khomani San: 0.22%
西伯利亚 Siberian: 0.21%
地中海 Mediterranean: 0.16%
卡拉什人 Kalash: 0.10%

K12b
东亚 East Asian: 73.19%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n: 20.30%
西伯利亚 Siberian: 3.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Sub Saharan: 0.96%
北欧 North European: 0.64%
西北非 Northwest African: 0.43%
格德罗西亚 Gedrosia: 0.33%
西南亚 Southwest Asian: 0.27%
大西洋地中海 Atlantic Med: 0.15%

puntDNAL
东欧亚 East Eurasian: 86.00%
西伯利亚 Siberian: 10.43%
美洲印第安人 Amerinidian: 0.81%
纳吐夫狩猎采集者 Natufian HG: 0.78%
新石器时代伊朗 Iran Neolithic: 0.70%
大洋洲 Oceanian: 0.61%
撒哈拉以南非洲 Sub-Saharan: 0.38%
南欧亚 South Eurasian: 0.28%

AncientNearEast13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n: 64.98%
西伯利亚 Siberian: 31.32%
撒哈拉以南非洲 Sub-Saharan: 1.81%
巴布亚 Papuan: 1.80%

ProjectLiK11
东亚古黄河 East Asian / Ancient Yellow River: 73.92%
古代蒙古 Ancient Mongolia: 9.76%
尼泊尔古藏缅 Ancient Nepal: 6.14%
绳文 Jomon: 2.75%
古南岛瓦努阿图 Ancient Vanuatu: 2.48%
东亚古台湾(汉本) Ancient Taiwan / Hanben: 1.62%
非洲约鲁巴 African / Yoruba: 1.24%
安达曼 Andaman: 0.88%
南印度伊鲁拉 South India / Irula: 0.70%
西欧亚古波斯 West Eurasian / Ancient Persia: 0.56%

覆盖度84.34% 平均深度6

科研机构

中国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
此样本存疑,分型结果与论文结果的年代差距过大,论文给的年龄是6000年前,分型结果是3000多年,该样本不是被污染了,就是定年定错了,参考发掘报告,M1-R18为15到20岁的女性,遗骸头骨残损‚仅存上颌骨和部分下颌骨残段;有部分脊椎骨和肋骨;髋骨存有髂骨和部分坐骨;四肢骨基本完整;少量手骨和足骨。 《2019-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_李添娇》 通过发掘报告《2011-河南灵宝市晓坞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试掘_魏兴涛》,M1一部分在发掘前已经被破坏,不排除混入后期的人类遗骨的可能。
M1位于 TG1中部稍偏南‚开口于第1层下‚距地表0∙4米‚打破 H1、第2层及生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浅穴‚近直壁‚平底。南部被呈南北斜坡的房前道路破坏。南北残长3∙1、东西宽1∙89、深0∙35米‚残存面积约4∙1平方米。墓内填灰褐色土‚土质疏松‚含大量烧土颗粒。出土较多陶片。 M1为多人二次葬‚墓内残存部分经鉴定辨别有79具个体。人骨摆放十分密集‚东西约三排‚层次不甚分明‚北部较薄‚一般一层或两层‚南部尤其是东南部则约达三层。头骨、盆骨和四肢骨、肋骨等集中在一起‚其他骨骼较少。头向绝大多数向东‚少量向东北、西北或东南‚偶见向西、北及南者。面向以向上者为主‚少量向左或右‚其中向左者又显著少于向右者。经鉴定‚男性约27人‚女性约41人‚性别不详者11人。死亡年龄除只能判断为成年期(大于15岁)外‚总体上以青年期(15~23岁)和壮年期(24~35岁)为主‚少量为中年期(36~55岁)和未成年期 (小于14岁)‚未见老年期 (大于56岁)。如再细分‚男性以壮年期和中年期居多‚青年期和只能判断为成年期者较少;而女性以青年期者和壮年期者尤其是青年期者居多‚少量中年期者和只能判断为成年期者。墓中未见随葬品。 由于晓坞 M1、M2位于现代村庄内‚破坏严重‚墓葬局部暴露于外‚经过风雨侵蚀‚人骨保存状况不佳。然而通过清理‚我们仍对两墓的形制、埋葬习俗等有了基本的认识。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人二次葬‚未发现随葬品。其中 M1出土人骨多达79具‚考虑到此墓南部已被破坏‚其原本所葬人数应更多些‚属一座大型多人二次葬墓‚是迄今发现埋葬人数最多的仰韶文化二次葬墓之一。我们采集了全部的人骨标本‚两墓中人骨都主要是头骨、盆骨和四肢骨、肋骨等‚都既有男、女成人‚也有未成年的儿童‚但均未见老年人。两墓可鉴定性别的标本中‚女性的死亡年龄皆主要集中在青年期和壮年期‚男性则都集中在壮年期和中年期‚可见这里女性的整体死亡年龄要低于男性。但 M1骨骼摆放集中‚除破坏者外每个个体基本都有头骨‚头骨一般置于盆骨和长骨之上。而 M2骨骼摆放较稀疏‚多残留长骨‚头骨很少‚很可能多放置于长骨东端已被破坏。表明两墓之间还存在某些差异。 M1和 M2相距不远‚处于遗址南部正中区域‚邻近河流。据调查‚村民在此建房挖地基时曾发现多处十分集中的成堆人骨。遗址南部的正中地带很可能曾是晓坞仰韶早期聚落以多人二次葬为主要埋葬形式的墓葬区‚以北、以东乃至以西则属居住区。
YangShao
6175-5937 cal BP
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



微信扫一扫

© 2020-2023 TheYtree.com


XW-M1R18 晓坞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 年代存疑 - 祖源树TheYtree 祖源树, 父系树